誰在掌權?

 我們必須假設,我們對於教養子女的信念,犯了很嚴重的錯誤。我們過於重視我們自己,我們太不重視神,這反映出我們根深蒂固的罪性,就是看自己是不可或缺的,是能掌控大局的,遠遠超過我們實際的光景。這也是我們優良的美國傳統,正如心理學家海瑞亞.勒納(Harriet Lerner),在她1998年的著作《與兒女共舞:母親的成長之路》(The Mother Dance,天下遠見,2000)所作的觀察:我們相信自己有能力解決每一個難題,我們是自己命運的主宰。我們的痛苦很多根源於我們對子女的教養,她寫道,「我們深信我們應該掌控我們的孩子,但是同時,卻如此難於控制我們自己。」

   用我們的孩子來衡量我們自己,以及用別人的孩子來衡量他們,這樣的做法也意謂著一種錯誤的靈命塑造觀。我們往往期待信徒的兒女,不論公開承認基督與否,都需要表現出某種屬靈的成熟態度和舉止,就是我們期待在彼此身上彰顯的美德:仁愛、喜樂、和平、忍耐、恩慈、順服,這還只是清單的起頭而已。

以西結的教養模式

  我們需要重新設定問題。我們必須停止問自己:「我對於兒女的教養成功嗎?」當然也絕對要停止問:「別人對於兒女的教養成功嗎?」取而代之的,我們要問:「我是否忠心地教養我的兒女?」

   畢竟,忠心,才是上帝對我們的最高要求。

我們可以從神對先知的呼召看清楚這一點,特別是神對以西結的呼召。雖然以西結不是為人父母(就我們所知),但他對以色列百姓的使命,和我們教養子女以及成功的議題,有許多相似之處,值得我們留意。當神指派以西結擔任先知,祂警告以西結,他要被派去警誡自己的百姓,那是悖逆的國民。以西結的工作是擔任神的代言人,他要對百姓宣告:「主耶和華如此說」(結二3-4)。神在他的使命開始之前,就向他揭露全然令人洩氣的光景:以色列百姓,以西結自己的同胞,根本不會聽從他的話,正如他們不聽從神自己一樣。使命是艱鉅的,比先知所能理解的還要困難。但是,上帝沒有讓以西結毫無招架之力。雖然祂沒有讓使命變得容易,但祂使以西結變得堅強,使他的額頭堅硬「像金鋼鑽,比火石更硬」(結三8-9)。

   以西結對這一切的反應,很像我自己的光景,也像我所認識的許多家長,他頗為人性的反應足以激勵我們。當神的靈降在他身上,他回到百姓居住的河邊,憂悶地坐了七天,他不知所措,「心中甚苦,靈性忿激」(結三14-15)。

   然後,他開始先知的工作,傳講並宣布神的話語。

這就是以西結的責任:在百姓面前傳講神的話,並將神的話形像化到一個地步,使他們知道他是誰,是上帝公義的先知,使他們可以認識神。當然,以西結的渴望不只如此,他不顧一切地渴望見到百姓回轉,歸向又真又活的神,使他們可以避免即將臨到的可怕審判和死亡。經文並沒有記錄有任何人因他的話悔改,但是以西結從來不需要為別人是否悔改負責,他惟一的責任,就是他自己的忠心順服。

是信心,不是公式

   很可能,身為父母,我們問錯問題了。我們太過專注在自己身上——我們自己對成功的渴望,以及巴望我們的孩子成功——使得我們將養育兒女看成是表現或考試。我們似乎考得不太好,大量年輕人在離家那一刻,也同時離開教會。現在,最新的遺傳學研究告訴我們,在這場測驗之中,我們能掌控的部分如此有限。

假如我們用絕對的尺度來衡量我們的成績——我相信我們是這樣被衡量——我們就失敗得更慘。但是,這就是為何神需要為我們提供一位救主,並且救恩是本乎恩,因著信——「這並不是出於自己,乃是神所賜的,也不是出於行為,免得有人自誇」(弗二8-9)。假如連我們相信的能力,都是神所賜的,那麼對於教養兒女,我們還能有多少能耐,倚靠自己的表現呢?假如想好好地養育兒女我們必須從膝蓋開始操練,來到寶座面前祈求

教養子女,就像日光之下所有困難的工作一樣,是要我們以愛心、冒險、堅忍、以及最重要的,信心,來努力的。我們的孩子將長成怎樣的人,我們必須靠信心而非公式,靠恩典而非保證,靠忠心而非成功,來彌合橫跨我們自己在教養上的努力、與倚靠上帝的恩典之間的差距。

 

本文錄自校園雜誌2010年9/10月號 節錄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daisychen641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